《語言學概論》教學大綱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課程編碼:08A55450 學分:2.0 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法語
推薦教材:《法語語言學導論》,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參考書目:《法語語言學教程》,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該課程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已學習過法語專業課程基礎上,通過對詞匯,句法和語言的起源發展的歷史的講授,使學生對法語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并進而為學生從事法語教學、研究和進入研究生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系統地理解法語的起源,發展歷史和特點,力求從表達、理解和語言事項三方面來增強語言運用能力,最終達到準確、熟練表達思想的目的。
課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法語知識的基礎上,對法語語言文學,法語產生的背景等方面的一些問題能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
2、要求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后,能系統理解法國的語言、文學、文化、社會知識等。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語言學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有關語言學的基本概念,語言學流派,和語言學的研究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語言學的不同流派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語法和語言學
一、 規范性的語法
二、 描寫性的語言學
三、 規范語法和語言學的差異
第二節 作為科學的語言學和它的研究對象
一、 語言是人的區別性特征
二、 語言學和人的心智研究
三、 作為領先學科的語言學
四、 語言學研究人的語言知識
第三節 語言學的基本范疇
一、 語言和言語
二、 語言的結構
三、 能指和所指
四、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五、 語言的組合關系和聚關系
六、 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
第四節語言學的研究
一、 語言學
二、 音位學
三、 詞法學
四、 句法學
五、 語義學
六、 語用學
第二章: 語言學的來源及其發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有關語言學的起源,以及當代語言學的主要流派。
[教學重點與難點]當代語言學的不同流派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語言學在歐洲的起源
一、 來自哲學思考的語言學
二、 語言教學和語言學
三、 用于人文教養的語法學
四、 民族語言和民族語法
五、 歷史比較語言學
六、 結構主義語言學
七、 生成語言學派
第二節 語言學研究在法國
一、 法語和法語研究的起源
二、 理性主義語言觀
三、 啟蒙時代的語言學思想
第三節 當代法語語言學的主要流派
一、 馬丁內的功能語言學
二、 心理動力學和波蒂埃
三、 格羅斯的詞匯語法
四、 居里奧利的言說行動理論
五、 生成語法學派
第四節 語言學在中國
一、 傳統語言學
二、 現代中國語言學的誕生
第三章: 語音和音位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有關語音和音位的概念,法語語音的發音機制,法語中的輔音、元音和半元音,初步學習音位的組成。
[教學重點與難點]注意區分語音和音位的不同以及超音段結構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語音的產生和對語言的研究
一、 聲音和語音
二、 三種語音學
三、 學習發音語音學
四、 人的語言和人的發音器官
五、 發音器官的構成
六、 發音的氣流
第二節 語音的發音機制
一、 鼻音和口音
二、 帶聲語音和不帶聲語音
三、 發音部位
四、 發音動作
第三節 輔音、元音和半元音
一、 嘴唇
二、 牙齒和舌尖、舌前部
三、 穹隆區
四、 咽喉部
五、 同時的和連續的發音
六、 元音和輔音
七、 元音的構成
八、 音節
第四節 音位的組成
一、 什么事音位學
二、 音位和語音
三、 音位的構成
四、 如何確定音位
第五節 超音段結構
一、 超音段結構的聲學基礎
二、 重音
三、 聲調
四、 語調
第四章:詞匯的結構和組織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有關詞匯的基本概念,了解掌握音素的分類,以及新詞的構成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屈折語素的概念和掌握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詞和語素
第二節 語素的分類
第三節 屈折語素和語法范疇
一、 非動詞類的語法范疇有四種:性、數、格和人稱
二、 動詞的語法范疇
第四節 新詞的構成
第五章:綴詞成句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有關句法學的的基本概念,能夠正確劃分不同詞類。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正確劃分句子的內在結構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句法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 句子的定義
二、 句子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三、 語言能力和合語法性
四、 句法的自主性
五、 合語法性的標準
第二節 詞類的劃分
一、 劃分詞類的標準
二、 法語的主要詞類
第三節 具有內在層次的句子結構
第四節 形式句法
第六章:語言的意義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什么是語義什么是意義,了解形式語義學的基本概念。
[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正確區分語義和意義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什么是語義
第二節 意義的關系
第三節 特殊的意義
第四節 形式語義學
第七章:使用中的語言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與語言行為有關的基本概念,以及會話的一般準則
[教學重點與難點]意義的預設和蘊含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語言行為
第二節 會話準則
第三節 意義的預設和蘊含
第四節 多聲部對話
撰稿人:趙尚文 審核人: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