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學科教育學)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Subject Pedagogy)
課程編碼:08A11590 學分:3.0 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計劃學時:48 其中講課:48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英語(師范方向)
推薦教材: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參考書目:
1、 Brown, H. D.Language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2004.
2、 Larsen-Freeman, D.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英語專業師范生較系統地了解國內外英語教學的主流理論與方法,培養他們根據我國基礎教育實際情況有效開展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教師職業認同。
本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學習本大綱規定的內容,英語專業師范生能夠具備有效進行課程規劃和改編教材的能力,掌握交際語言教學與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基本觀點和教學方法,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有效組織課堂活動和任務,從而為其畢業后從事基礎英語教育打下基礎。
課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學生具有分析《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制訂課程規劃和改編教材的能力,為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2、要求學生掌握交際語言教學和任務性語言教學的基本觀點和教學方法,在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與任務。
3、要求學生了解評估目的、評估方法以及評估原則,以便建立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科學評估體系。
4、要求學生了解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常見術語,具備中小學觀課、評課等教研活動能力。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三大語言理論—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和交互語言理論;掌握主要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明確成為合格教師所必備的職業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三大語言理論、學習理論、職業能力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第二節Views on language
第三節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第四節What mak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第五節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第六節An overview of the book
第二章: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交際語言教學、任務型語言教學和PPP模式的教學特點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交際能力、交際原則、任務型語言教學和PPP模式的差異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Language use in real life vs. traditional pedagogy
第二節What i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第三節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第四節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第五節CLT and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skills
第六節Mainfeatures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第七節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第八節PPP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第九節How to design tasks?
第十節Appropriateness of CLT and TBLT in the Chinese context
第十一節 Conclusion
第三章: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中國外語教學發展的四個歷史階段;掌握英語課程新標準的設計原則、教學目標和要求;懂得如何設計有效的課程標準。
[教學重點與難點]英語課程新標準的設計原則、教學目標和要求,設計課程標準的有效方法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A brief histor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第二節 Designing principles for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第三節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第四節 Design of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第五節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etence
第六節 Challenges fac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第七節 Conclusion
第四章:Lesson Plann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課程規劃的含義、設計原則以及主要內容;掌握宏觀規劃和微觀規劃的異同;懂得如何設計課程規劃。
[教學重點與難點]課程規劃的主要內容、課程規劃的有效設計方法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y is lesson planning important?
第二節 Principles for good lesson planning
第三節 Macro planning vs. micro planning
第四節 Components of a lesson plan
第五節 Sample lesson plans
第六節 Conclusion
第五章:Classroom Management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明確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如何通過課堂指令、學生分組、課堂紀律、提問、糾錯等,有效進行課堂管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師的角色、課堂指令、提問、糾錯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第二節 Classroom instructions
第三節 Student grouping
第四節 Disciplin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第五節 Questioning in the classroom
第六節 Dealing with errors
第七節 conclusion
第六章:Teaching Pronunciation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語音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以及語音教學的終極目標;掌握語音教學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語音教學的終極目標和教學方法,重音、語調和讀音規則的重要性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The role of pronunciation
第二節 The goal of teaching pronunciation
第三節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第四節 Practicing sounds
第五節 Practicing stress and intonation
第七章:Teaching Grammar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語法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掌握語法展示的三種方法—歸納法、演繹法和指導發現法;掌握語法練習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語法展示和語法練習的有效方法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The role of grammar in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節 Grammar presentation
第三節 Grammar practice
第四節 Conclusion
第八章:Teaching Vocabulary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掌握展示詞匯的有效方法;了解強化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要求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
[教學重點與難點]展示詞匯的方法、強化詞匯學習的方法、詞匯學習策略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Understanding vocabulary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第二節 What does knowing a word involve?
第三節 Ways of presenting vocabulary
第四節 Ways of consolidating vocabulary
第五節 Developing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第六節 Conclusion
第九章:Teaching Listen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聽”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了解聽力過程的特點;掌握聽力教學的原則和模式;了解聽力訓練中的聽前、聽中、聽后三個階段的活動形式。
[教學重點與難點]聽力過程的特點、聽力教學的原則和模式、聽力訓練的三個階段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y does listening seem so difficult?
第二節 What do we listen to in everyday life?
第三節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stening process
第四節 Principles and models for teaching listening
第五節 Pre-listening activities
第六節 While-listening activities
第七節 Post-listening activities
第八節 Conclusion
第十章:Teaching Speak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說”在日常生活和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說”的教學原則;掌握如何設計和組織“說”的教學任務。
[教學重點與難點]“說”的教學原則、如何設計和組織“說”的教學任務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Differences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第二節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speaking
第三節 Designing speaking tasks
第四節 Types of speaking tasks
第五節 Organizing speaking tasks
第六節 Conclusion
第十一章:Teaching Read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閱讀在日常生活和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了解閱讀策略;明確詞匯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掌握閱讀教學的原則和模式;懂得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的教學活動。
[教學重點與難點]閱讀策略、閱讀教學的原則和模式、閱讀三個階段的教學活動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Reflecting on your own reading experiences
第二節 How do we read?
第三節 What do we read?
第四節 Strategie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第五節 The role of vocabulary in reading
第六節 Principles and models for teaching reading
第七節 Pre-reading activities
第八節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第九節 Post-reading activities
第十節 Conclusion
第十二章:Teaching Writ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寫”在日常生活和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寫”的交際功能;明確寫作任務中存在的問題;掌握過程寫作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效設計寫作任務。
[教學重點與難點]過程寫作、寫作任務設計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at, why and how do we write?
第二節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writing
第三節 Problems in writing tasks
第四節 A process approach to writing
第五節 Motivating students to write
第六節 Designing writing tasks
第七節 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process writing
第八節 Conclusion
第十三章:Integrated Skills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正確認識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語言使用的差別;掌握教學中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了解四項語言技能綜合運用的教學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綜合運用及其教學啟示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y should we integrate the four skills?
第二節 How can we integrate the four skills?
第三節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第四節 What are the limitations of integrating the four skills?
第五節 Conclusion
第十四章:Assess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建議學時:3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評估的含義、評估目的、評估方法、評估原則以及評估標準;掌握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的綜合運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評估目的、評估方法、評估原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的綜合運用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Understanding assessment
第二節 Assessment purposes
第三節 Methods for assessment
第四節 Criteria for assessment
第五節 Assessment principles
第六節 Tests in assessment
第七節 Conclusion
第十五章:Learner Differences and Learner Training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掌握學習者培訓的具體措施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者培訓的具體措施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Understanding learner differences
第二節 Learner trai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第三節 Conclusion
第十六章:Using and Creating Resources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如何有效獲得教學資源
[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資源的有效獲得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小組活動、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at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for teaching?
第二節 Exploring hidden resources
第三節 Conclusion
第十七章:Evaluating and Adapting Textbooks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教材使用的重要性;掌握評價教材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選擇適當的教材;明確改編教材的有效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評價教材的有效方法、適當教材的選擇、改編教材的方法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課堂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at are textbooks?
第二節 Why and what?
第三節 Evaluating textbooks
第四節 Selecting textbooks
第五節 Adapting textbooks
第六節 Conclusion
撰稿人:高強 審核人:宋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