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大綱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課程編碼:16A04051 學分:1.0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計劃學時:16 其中講課:16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全校師范類專業
推薦教材:劉欣,孫澤文,嚴權主編,《課程與教學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參考書目:1、黃甫全主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施良方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系統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論,正確認識和解釋各種課程與教學現象,具備課程開發和實施、教學設計與評價的基本技能,了解國內外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和現狀,初步學會分析課程與教學的現實問題,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掌握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的方法,為從事教學工作奠定的理論基礎。
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在于學生對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及基本技能的掌握,除了課堂學習和課內交流,還需錄制說課視頻和寫作教學設計來檢驗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
課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知識,如教學目標、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課程與教學模式、 課程和教學評價及課程開發等內容。
2、通過課堂講授與觀看優質課視頻要求掌握說課的方法、掌握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技能。
3、要求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后能形成對課程與教學現象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興趣。要求學生完成說課 的視頻錄制和作業,完成期末考試。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含課內實驗)
第一章:課程與教學論基本概述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旨在讓學生了解課程與教學論的定位,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要素,了解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對象與任務,掌握課程與教學論的關系,了解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進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 研究對象;要素;課程與教學的關系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一、課程與教學論基本概述
二、 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對象與任務
三、 課程與教學論基本要素
四、 課程與教學論的關系
五、 課程與教學論的歷史演進
六、 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旨在讓學生掌握課程的含義,了解課程的不同形態,掌握課程目標和內容的涵義及其不同取向,掌握課程目標和內容確定的依據及原則。
[教學重點與難點]課程目標的取向;課程內容的取向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課程的基本概念
一、程及其相關的概念
二、課程的表現形式
三、當代各種各樣的課程形態
第二節 課程目標
一、課程目標的涵義
二、課程目標的取向
三、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四、確定課程目標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課程內容
一、 課程內容的涵義及其取向
二、 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
三、課程內容組織的要素
四、課程內容組織的原則
第三章: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課程實施的本質及其基本取向,掌握課程實施的策略和模式,掌握課程評價的涵義、分類及其本質,掌握課程評價的方式及其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課程實施
一、 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二、課程實施的含義
三、課程實施的策略和模式
四、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課程評價
一、 課程評價的含義及功能
二、 課程評價的對象及類型
三、 課程評價的過程與階段
四、 幾種西方課程評價模式
第四章:校本課程與基礎教育改革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校本課程的基本內容,掌握校本課程開發的類型、模式、方式,了解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掌握新課改的內容。
[教學重點與難點]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式;新課改的內容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校本課程
一、 校本課程及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
二、 校本課程開發的類型
三、 校本課程開發的模式與流程
四、 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式
第二節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
一、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與必要性
二、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
三、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思考
第五章: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內容旨在讓學生理解教學目標的設計原則,掌握布魯姆教學目標的分類及教學目標設計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學過程的要素、規律與基本環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教學環節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教學的基本理論
一、 教學的涵義
二、 教學的任務
三、 三大新教學論
第二節 教學目標
一、 教學目標的涵義
二、 教學目標的功能
三、 教學目標的分類
第三節 教學過程
一、 教學過程的要素
二、 教學過程的規律
三、 教學過程的環節
第六章:教學模式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旨在讓學生理解教學模式的含義,掌握教學模式的結構和特點,理解教學模式的分類,掌握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掌握中國常用的幾種教學模式。
[教學重點與難點]中國常用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結構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教學模式
一、 教學模式的涵義
二、 教學模式的結構和特點
三、 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
四、 近代幾種主要的教學模式
第二節 中國常用的教學模式
一、 傳遞—接受教學模式(講解—接受模式)
二、 自學—指導教學模式
三、 引導—發現教學模式
四、 情境—陶冶教學模式
五、 示范—模仿教學模式
六、 研究性教學模式
第七章:教學方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旨在讓學生識記教學方法的涵義,了解教學方法的分類,掌握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把握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了解常用的教學媒體,掌握說課的內容
[教學重點與難點]常用教學方法;如何說課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教學方法
一、 教學方法的概念及分類
二、 中小學常用教學法
三、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第二節 教學媒體
一、教學媒體的概念
二、現代教學媒體
三、教學媒體的應用
第三節 如何說課
1、說課的涵義
2、說課的內容
第八章: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講旨在讓學生了解教學組織的基本類型、掌握我國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了解教學評價的主體、對象,掌握常用的評價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組織形式的類型;教學評價的類型
[授 課 方 法]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以學生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教學組織形式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述
二、教學組織形式的類型
三、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第二節 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的涵義
二、教學評價的主體和對象
三、教學評價的類型
撰稿人:于麗琴、齊保莉 審核人:陳功香
課程與教學論(實踐教學大綱)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課程編碼:16304050 學分:1.0 課程類別:教師教育課程
計劃學時:18 其中講課:14 實驗或實踐:4 上機:0
適用專業:師范類專業
一、《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性質
課程和教學論屬于教育科學重要分支學科,是教師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課程側重解決“學什么或教什么”的問題,教學側重解決“怎么學或怎么教”的問題,“學什么或教什么”和“怎么學或怎么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前者突出的是教學內容,后者突出的是教學形式,在課程與教學過程中兩者是難以分割的。本課側重從課程與教學目標、課程與教學內容、課程實施與教學過程、課程與教學模式、課程和教學評價及課程開發等這幾個方面出發為師范類學生講解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內容。
二、實踐教學目的與任務
1.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提高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認識,養成學生熱愛教師職業的思想感情,具備教師基本素養;
2.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工作的基本理念,把學到的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運用所學理論發現、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學生以后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通過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理論應用實踐的場所與機會,使學生把課堂內學到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教學能力;
4.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中國新課改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興趣。
三、實踐教學內容與操作層面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實踐教學,通過系列教學活動力圖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鍛煉教學技能。
1.結合課程內容靈活運用課堂講授、問題討論、案例分析、課下閱讀、課后輔導和網上答疑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2.結合課程與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學習開展說課活動;
3.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教學內容直觀、具體、生動形象,教學效果良好。
四、實踐教學基本原則與方法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理論指導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社會實踐教學的全程中始終聯系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與內容。
2.堅持課內學習與課后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靈活運用課堂講授、問題討論、課下閱讀、課后輔導和網上答疑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既能豐富課程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也有助于培養了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堅持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原則
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實踐教學,鍛煉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適當增加教師的指導。
五、實踐教學基地
結合學生各自專業與學院的資源與要求,創建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實踐教學基地。
撰稿人:于麗琴、齊保莉 審核人:陳功香
上一條:《英語測試與評價》教學大綱
下一條:《英語泛讀4》教學大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