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史》教學大綱
History of German Literature
課程編碼:08A44400 學分:2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德語
推薦教材:Karl-Heinz Wüst,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參考書目:余匡復著,《德國文學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范大燦主編,《德國文學史》,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對德語文學發展史的各個重要階段及其特點、文學作品、代表作家有粗略的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文學素質,增加對德、中兩國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大致了解德國文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從文藝復興時期至浪漫主義時期,包括: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啟蒙時期、狂飆突進時期和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時期以及各個文學時期的歷史背景、特點和代表作家、作品。
課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較為深刻地了解掌握德國文學發展的歷史脈絡。
2.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德國各個文學時期的歷史背景、風格及特點,同時了解并掌握各個文學時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作品。
3.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學作品的分析技巧。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德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時期的文學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掌握該時期的著名代表人物。
[教學重點與難點]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概念。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
一、文藝復興的概念
二、歷史背景
三、文藝復興的主要文學作品和作家
第二節人文主義時期的文學
一、人文主義和宗教改革的概念
二、歷史背景
三、人文主義的主要文學作品和作家,馬丁路德的貢獻
第二章:巴洛克時期的德國文學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德國16、17世紀的歷史文化狀況,掌握巴洛克文風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巴洛克的定義,該時代的詩學。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巴洛克
一、巴洛克的內涵
二、歷史背景
三、詩學和語言協會
四、該時期的敘事詩和抒情詩
第二節小說、戲劇
一、國家小說
二、牧羊人小說
三、冒險小說
四、宗教性戲劇
第三章:啟蒙運動時期的德國文學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和意義,學生應掌握的該時期的代表人物萊辛和他的代表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啟蒙運動的深刻內涵和哲學背景,萊辛的作品。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啟蒙運動及背景
一、起源和概念
二、歷史背景
三、哲學背景
第二節啟蒙運動中的文學
一、該時期產生的文學理論
二、戲劇
三、長篇小說
四、寓言
五、感傷主義
第四章: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德國文學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狂飆突進運動的背景和含義,掌握代表人物歌德、席勒以及他們代表作品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點與難點]狂飆突進的概念,歌德、席勒早期的文學作品。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狂飆突進運動及其背景
一、概念
二、歷史背景
三、哲學背景
第二節狂飆突進文學
一、戲劇
二、長篇小說
三、抒情詩
四、進步的文學傳播
第五章:古典時期的德國文學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古典時期德國文學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特點,掌握歌德的三個創作階段和代表作品內涵。
[教學重點與難點]該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內涵。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古典主義文學及其歷史背景
一、概念
二、歷史背景
第二節德國古典時期的代表
一、歌德及其主要作品
二、席勒及其主要作品
三、介于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六章:浪漫主義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了解德國浪漫主義的特點,歷史文化背景,重點掌握格林兄弟在德語歷史上的地位。
[教學重點與難點]浪漫主義的三大流派,格林兄弟的歷史地位。
[授 課 方 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及其背景
一、概念
二、產生背景
第二節德國浪漫主義文學流派
一、早期浪漫主義流派
二、海德堡流派
三、柏林流派
四、施瓦本流派
五、該時期的女性文學
撰稿人:張安斌 審核人:孫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