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修辭學》教學大綱
German Stylistics
課程編碼:08404430 學分:2 課程類別:專業選修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德語
推薦教材:陳曉春著,《德語修辭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年。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修辭學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在近十幾年中得到不斷深入,在理論方面也形成了一些流派。通過學習不僅要學會聽說讀寫等語言的基本技能,還要掌握與所學國家人們能夠交流思想,增進理解的本領,以及可以恰當的運用語言來增強言語的表達效果,既能在語法上通解、正確,又能在修辭上語美,達效。
課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較系統地了解德語修辭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提高語言表現力的重要作用認識,增強對德語的理解能力,提高恰當運用德語語言的交際能力。
2、使學生學會從修辭的觀點出發,從德語語言現象入手,對其內涵進行分析,初步掌握對語言進行研究、分析和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掌握各種主要的修辭手段,提高實踐中運用德語的能力和理解與欣賞德語文學作品的能力。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 概述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修辭的基本釋義,修辭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用實例讓學生了解學習修辭學的意義所在。
[教學重點與難點] 修辭學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什么是修辭
第二節為什么要學習修辭
第三節修辭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四節修辭領域里的主要流派
第二章 句子結構范圍內的修辭手段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修辭形式是特定語境中各種語言要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要求學生理解句子結構的不同,如長短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修辭手段。
[教學重點與難點] 句子的長短由運用目的、篇章類型、個人風格以及作用、場合等因素決定。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句子的長短
第二節句式的文體價值
第三節語序
第三章 句型的重要變換形式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句型、句式結構的變化,如擴展、縮減和轉換對修辭風格方面的影響。
[教學重點與難點] 德漢句型、句式結構的差異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簡單句的變換
第二節句子基本形式的縮減
第三節基本句式的擴展
第四節謂語結構的擴展
第五節句式結構的斷聯
第六節句式的轉換
第七節說話方式的文本表現
第八節標點符號
第四章 詞匯的修辭手段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詞匯作為修辭手段的不同種類,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加強對各種德語詞類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德語詞類對修辭的作用與影響。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詞類
第二節普通詞匯和特殊詞匯
第三節詞匯和習語的形象化表達
第五章 詞義的異同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詞義的異同點,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加強對于德語同義詞、詞的多義性以及反義詞的理解。
[教學重點與難點] 詞義的理解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詞語重復
第二節同義詞
第三節多義性
第四節反義詞
第六章 語法類型的變化和更換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德語基本語法類型和相互關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動詞時態的轉化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詞類
第二節動詞時態形式的轉換
第三節各時態形式的文體特點
第四節敘述方式
第五節主動態與被動態
第七章 篇章類型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德語篇章的基本類型以及結構。
[教學重點與難點] 各種篇章的結構特點和文體風格。
[授 課 方 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信件
第二節報告
第三節描述
第四節講述
第五節解釋
第六節討論
第七節敘述
撰稿人:楊冰 審核人:孫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