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史及選讀》教學大綱
History and Selective Readings of British Literature
課程編碼:08A11560 學分:3.0 課程類別:專業必修課
計劃學時:48 其中講課:48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英語
推薦教材:劉炳善,《英國文學簡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參考書目:
1、德拉布爾,《牛津英國文學詞典》(第6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
2、艾布拉姆斯,《文學術語匯編》(第7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2004。
3、王佐良、李賦寧、周玨良、劉承沛,《英國文學名篇選注》,商務印書館,1993。
4、楊豈深、孫銖,《英國文學選讀》(I, II, III),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5、陳佳,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I. II. III. IV),商務印書館,2004。
6、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7、黃源深、朱鐘毅主編English7,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是概述英國文學的整體發展過程及其基本特征、為學生提供英國文學發生發展整體概貌的課程,講授時做到以文學理論為指導,以充實的史料為基礎,介紹英國文學史中的重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藝術特點與文學風格,梳理并挖掘各種文學現象背后的深刻思想基礎與文化背景,全面展現與正確定位該文學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與美學品格。該課程承接英語精讀、英語泛讀、等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并為英國文學選讀課程的開設做好理論和歷史脈絡上的準備。
課程的基本要求
1.課程要求學生對英國文學的淵源和發展以及英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有較為詳盡的
了解并初步具備獨立閱讀和賞析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
2.課程要求學生進一步提高其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培養和檢驗學生對英國文學
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學術基礎。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時期文學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對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時期文學(包括英雄史詩、傳奇文學與騎士詩歌、通俗民謠等)的產生背景、文學概貌、藝術特征、代表性作家、作品等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十至十五世紀英國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貝奧武夫》的歷史地位、主題思想和藝術特征,英雄雙行體詩歌形式,傳奇文學與騎士詩歌,通俗民謠的整體特征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課程導論、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時期的歷史背景與文學概貌;盎格魯-薩克遜時期的文學概況、基本特征和《貝奧武甫》
第二節 盎格魯-諾曼時期的傳奇文學與騎士詩歌
第三節 喬叟與《坎特伯雷故事集》
第四節 英格蘭與蘇格蘭的通俗民謠
第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全面了解文藝復興運動和人文主義思潮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認識該時期文學創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主張,及其對同時代及后世英國文學乃至文化的影響;了解培根、斯賓塞、莎士比亞等該時期重要作家的文學生涯、創作思想、藝術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題結構、人物刻畫、語言風格、思想意義等。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注釋,讀懂所選作品,了解其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培養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莎士比亞的代表戲劇作品《哈姆雷特》的思想和藝術特征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歷史背景;文化思潮;文學動向與文學概貌
第二節 伊麗莎白時代的詩歌與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散文:培根及其《論學習》
第三節 莎士比亞以前的戲劇
第四節 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十四行詩
第三章 十七世紀文學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對17世紀文學的歷史背景和整體特征,以及約翰·彌爾頓的詩歌、約翰·班揚的清教文學和約翰·鄧恩和他的玄學派詩歌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十七世紀英國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失樂園》賞析,玄學派詩歌的基本概念與藝術特征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歷史社會背景;哲學文化思潮;文學動向
第二節 約翰·彌爾頓與《失樂園》
第三節 約翰·班揚與《天路歷程》
第四節 多恩與玄學派詩歌
第四章 十八世紀文學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全面了解18世紀英國古典主義文學、小說、感傷主義文學以及前浪漫主義詩歌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認識該時期文學創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主張,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及其對同時代及后世英國文學乃至文化的影響。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十八世紀英國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與格雷《墓園挽歌》賞析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歷史社會背景;哲學與社會思潮;文學動向;古典主義文學:斯威夫特的散文、小說《格列佛游記》與亞歷山大.蒲伯的詩歌
第二節 小說的興起:迪?!遏敒I遜漂流記》賞析
第三節 感傷主義文學:格雷《墓園挽歌》賞析
第四節 前浪漫主義詩歌:布雷克、伯恩斯詩歌賞析
第五章 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建議學時 6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了解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背景、藝術特征,對華茲華斯、拜倫、雪萊、濟慈等浪漫主義詩人的生平、文學貢獻和歷史地位、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詠水仙》、“哀希臘”、《西風頌》、《夜鶯頌》賞析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歷史社會背景;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衰與特征
第二節 “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詠水仙》賞析
第三節 拜倫《唐璜》片段“哀希臘”賞析
第四節 雪萊《西風頌》賞析
第五節 濟慈《夜鶯頌》賞析
第六章 維多利亞時期的文學 建議學時 10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對維多利亞歷史時期的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文學以及十九世紀后期文學的發生、發展和藝術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簡·奧斯丁、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丁尼生等代表性作家的生平、文學貢獻和歷史地位、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維多莉亞時期英國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狄更斯小說藝術,《呼嘯山莊》的結構特色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歷史社會背景,批判現實主義、自然主義文學、十九世紀后期的小說、戲劇與詩歌概況
第二節 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選讀
第三節 狄更斯《霧都孤兒》選讀
第四節 夏洛特.勃朗特《簡愛》賞析
第五節 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賞析;丁尼生詩歌賞析
第七章 二十世紀初期的小說、詩歌與戲劇 建議學時 8
[教學目的與要求]使學生對二十世紀初期的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文學的發生、發展和藝術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哈代、肖伯納、王爾德、葉芝、勞倫斯、伍爾芙、喬伊斯等代表性作家的生平、文學貢獻和歷史地位、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求學生既可全面了解二十世紀初期英國文學的發展、演變與整體特征,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又能深入閱讀、全面賞析該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授 課 方 法]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課堂討論和課下自學為輔。
[授 課 內 容]葉芝的意象派詩歌,意識流小說《黛洛維夫人》賞析
第一節 歷史社會背景;哲學文化思潮;文學動向
第二節 現實主義的延續:哈代及《苔絲》賞析,肖伯納與“社會問題劇”
第三節 現代主義的崛起:王爾德與唯美主義,葉芝的意象派詩歌
第四節 現代主義的高峰之一:勞倫斯及其《兒子與情人》
第五節 現代主義的高峰之二:伍爾芙、喬伊斯與意識流小說《黛洛維夫人》賞析
撰稿人:張海霞 審核人:宋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