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文學前沿》教學大綱
Research Frontiers in English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課程編碼:08A11610 學分:2.0 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英語
推薦教材:張旭春,《國外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前沿》,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以述評形式介紹國外研究界學術刊物本年度在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翻譯、文化、英語教育與二語習得等方面的最新學術研究動態與研究成果,述評文章均選自相關領域權威期刊,如Journal of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sting,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oundary-2, New Literary History, American Literature, Target, Translation and Literature等。它不是對所選國外前沿成果進行全文翻譯,而是以述評形式對原文/書的主要內容進行提煉、梳理、介紹,并在此基礎之上并對其洞見或盲點作簡要評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把握原文。
課程的基本要求
充分考慮學科綜合交叉與滲透的特點,指出學術前沿涌現的新問題、新動向,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趨勢,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相關問題、查閱最新文獻,形成學術意識和探究欲望。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超越感傷的家庭生活:伊迪絲·華頓,裝潢,離婚》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二章:辯證的后殖民怪異政治批判:《帝國回禱:宗教、世俗和怪異評論》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三章 生態批評的新途徑:《對“自然”無話可說時我們何以言說》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四章 《簡·奧斯汀〈愛瑪〉的“德化”敘事》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五章 基督教教育理念中的種族融合:《〈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教育法》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六章 有關現代主義中宗教問題的新思考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七章 《駐足于山洞前——由〈印度之行〉重看現代主義中的信仰》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八章 寓言性的“廢墟”:《歷史中的今時主義:受難的士兵、本雅明的“廢墟”和美國早期歷史小說的話語根基》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九章 城市生態學的文化空間和政治空間:《城市生態學之紐約學派——〈紐約客〉,雷切爾·卡森和簡·雅各布斯》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章 《處在十字路口的翻譯學》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一章 《借用者:翻譯認知問題研究》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二章 國外機器翻譯研究的歷史與最新進展:《機器翻譯簡史》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三章 打開譯人的黑匣子:《翻譯研究的新語言—認知取向》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四章 《第二語言習得石化研究》一書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五章 《偽姿態:后結構主義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晚期現代概念》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第十六章 跨越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之間的鴻溝:《從科研到實踐:書面糾錯反饋》一文述評 建議學時 2
[教學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看懂文章作者的思想、思路和科學方法,從中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論與文本的相互結合與辯證架構。
[授 課 方 法]研討式教學。主要通過關鍵問題的課外或課前探究、課上觀點切磋,激發學習的思想碰撞,使其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層理解。
撰稿人:張海霞 審核人:宋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