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外國語學院于第五學術報告廳舉辦了題為“一篇高水平CSSCI和SSCI論文是如何煉成的?”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外國語學院院長宋慶偉主持,邀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外國語學院院長、世界漢語修辭學會會長、全球修辭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項目評審專家毛浩然主講,來自駐濟高校、兄弟學院以及外語學院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在內的近百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全體師生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分享和交流。

講座伊始,毛浩然從問題導向突圍、分類歸類思維、論文標題推敲、量化質性結合、理論建構突破、速煉七大要點六大方面對如何提高科研能力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他首先強調了解決真問題,遠離偽命題,切忌理論導向和方法導向。隨后提出了分類歸類思維,要向下多層級分類,向上三維度歸類,提升批判創新思維,逆向思維和系統思維。針對論文標題推敲問題,他強調,要注意去掉定語狀語,通過中心詞強化主旋律,提出核心創新點,適度陌生化。他進一步指出,要用事實、數據和邏輯說話,貼標簽,劃重點。最后,他提出速煉七大要點。Do right things: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對事,選對題,跟對人,讀對書;Do things right:永遠要尋找更好的方法來做同樣一件事情;Not quite enough time: Dealine是新質生產力;Less is more:做減法,大道至簡,不要追逐平庸的機會;A bit little more:刀刃向內,精益求精,因為專業,所以信賴;Passion, Vision, Action:為國分憂+預見性+將軍走路,不追小兔+團隊合作;Think Global, Act Local:全球視野,家國情懷,中國元素,世界關注。七大要點直指科研論文寫作的誤區,所提方法可操作性、實踐性強,使得很多困擾師生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的難題變得淺顯易懂,為后續開展研究工作注入新鮮的思想和活力。
宋慶偉在總結中勉勵教師在未來科研的道路上要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讓課題與生活緊密結合,學會用理論進行解釋,并號召在學術研究上要學會“跨”,注重多學科跨文化角度,讓知識理論碰撞出更多火花。
毛浩然的講座深入淺出,妙語連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學術工作者身上應有的學術嚴謹態度,同時又不失幽默,現場爆發出陣陣熱烈掌聲。他不僅與在座的師生交流學術,還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鼓勵大家關注生活、努力學習、細心鉆研。本次講座使全院師生受益匪淺,既為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又開拓了教學改革思路,對學院教師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講座結束后,毛浩然來到外國語學院,就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重點和中心工作提出了有全局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