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朗隨和,言談之間盡顯智慧自信之光;嬌小玲瓏,靈魂之內(nèi)飽含執(zhí)著堅毅之翼。她勤奮用心,在學生記者的道路上走得坦蕩輝煌;她縝密理智,完成華美的三級跳后,低調(diào)地轉身,重掌人生的方向。她就是外國語學院原記者團團長,《濟大青年報》第四版編輯,“優(yōu)秀學生記者”——王霞,一個熱愛新聞事業(yè)、樂觀理智的當代大學生。
大一時,懷揣著對文字的熱忱、對記者的憧憬的王霞帶著一份好奇、一股熱情走進了記者團這個大家庭。初為記者,她也曾為幼稚的新聞稿感到疑惑,曾為初次拍照相機就出現(xiàn)故障流下眼淚,曾多次投稿卻石沉大海,但她不曾氣餒,不曾退縮,骨子里的倔強驅使她重新審視自我,加倍努力,加倍用心。于是校園的每個角落里都留下了她奔走忙碌的身影;每一個黑夜突兀出的微弱燈光下,都印刻了她奮筆疾書的背影,相信“天道酬勤”的她甚至在大二時還隨大一新成員去參加記者培訓,犧牲了午休時間,四天培訓一天不落,成為唯一一個參加培訓的大二學生,這不僅反映了她的勤奮努力,更反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她的勤奮用心使她迅速成長起來,但她并未滿足并止步于此,她渴望一個更大的舞臺,希望開始一段新的旅程。于是她走出校園,和濟南其他高校的學生記者交流,應聘成為《GOGO報》的編輯,暑假期間還去《濟南時報》實習。對新聞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鞭促她一步一步前進,一點一點進步,校報上最多時一期能同時出現(xiàn)三、四篇她的文章,而在她的帶領下外國語學院記者團也越做越好,她的記者之路越走越順。她開始理解到,“記者”二字不單是一種職業(yè)符號,更不是簡單的記錄,而有一種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
作為一個學生記者,王霞十分出色,而身為一團之長,她同樣優(yōu)秀。
從被選為外國語學院記者團團長那一刻起,她不再滿足于個人的進步,她希望記者團里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片天地里收獲成長。她對自己要求越來越高,因為她相信“身教重于言傳”,在她看來,把自己的文章拿給記者團的成員看,遠遠比只告訴他們要怎么做好的多。她對記者團成員們的鼓勵多于批評,因為她認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可能;她認真地計劃、開會、總結,希望把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通通告訴給他們。
盡管在工作上有著嚴格的要求,但私下里王霞總喜歡稱記者團成員為“小孩兒”,在她眼里,他們都是一群長不大的小孩子,對他們就像對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循循善誘。感情的付出總會獲得回饋,出于對她的信任與支持,記者團的成員們在遇到問題、煩惱的時候,也總會來找她傾訴,而她也一定會竭盡所能地去幫助他們,她說被人信任和需要讓她有一種別樣的滿足與欣慰之感。
“以文為本,以情聚團”是王霞的工作準則,使記者團成為“收獲成長、收獲快樂的舞臺”是她的目標,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現(xiàn)在的記者團,溫暖、充實、激情、和諧,儼然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
“沒有目標的人,就像在黑暗中遠征”,對于生活,王霞有清晰的目標,她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工作上的成功并沒有蒙蔽她的雙眼,她清楚地知道,大三了,應該將重心轉向學習了,畢竟學習才是一個學生的主要任務。于是大三開學后,她放下了記者團的工作,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縱然那份感情難以割舍,但她明白,只有放棄手中的圖畫,才能看到更遠處的風景。
談及今后的打算,王霞說做國際新聞專業(yè)的研究生是她的目標,這是一個新的理想,一段即將開始的新的追夢旅程,她說:“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新聞人,工作在這飽含人文素養(yǎng)的精神陣地。”她的考研之路上處處刻有新聞的標記,她短暫的放棄只是為了更加長久地繼續(xù)下去。
一路坎坷,灑下一路汗水,灌溉一路鮮花。王霞在她的青春年華里書寫了華美篇章。她用文字編織夢想,用拼搏收獲希望。她的榮耀是精彩人生的開始,她的未來是流光溢彩的舞臺。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里,這個年輕而努力的女孩定會開創(chuàng)出一番別樣的天地。讓我們一同祝福她,祝福她在人生旅程中順利前行,繼續(xù)追夢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