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教學大綱
The Law of Pretection for Circumstance and Resource
課程編碼:07A11519 學分:2.0 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法學
推薦教材:周珂主編,《環境與資源保護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4版。
參考書目:1、蔡守秋主編,《環境資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金瑞林主編,《環境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陳泉生著:《環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葉俊榮著:《環境政策與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陳慈陽著:《環境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法]亞歷山大?基斯著:《國際環境法》,張若思編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日]原田尚彥著:《環境法》,于敏譯,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江山著:《法的自然精神導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張文顯著:《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0、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蔡守秋著:《調整論——對主流法理學的反思與補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王樹義著:《俄羅斯生態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3、呂忠梅著:《環境法的新視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4、周珂著:《生態環境法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5、柯澤東著:《環境法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1988年版。
16、鈄曉東:《論環境法功能之進化》,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17、鄭少華著:《生態主義法哲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8、杜群著:《環境法融合論》,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汪勁著:《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0、陳泉生著:《可持續發展與法律變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環境保護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保證,環境法是一門新興的法律,環境法學則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個法律分支學科。全書共分四編,理論體系包括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總論著重論述環境法的基礎原理、基本原則和主要制度,分論部份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兩部分,國內法部分采納污染防治法和生態保護法的二元論結構主張,理論體系構建上只在強調總論對分論的統領關系、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的融合關系、生態環境各領域保護的層次關系、國內法與國際法的銜接關系。
通過系統學習,旨在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環境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我國環境法律制度的精神與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環境法的基本理論并結合環境法律的規定分析和解決環境法律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基本要求
1、環境與資源法學作為法學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的任務是使學生了解環境法學的發展狀況和我國及國際的相關環境問題及各項法律制度產生的背景,掌握環境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我國環境法的主要制度和內容,學會運用環境法律知識解決和分析環境問題。
2、課程結束之后組織期末考試一次,考試的重點是是課堂上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及案例分析;就環境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分小組討論;就本課程的教學和理論進行研究,并與教研中心開展研究活動。
3、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請環境方面的專家、學者或實務工作者給學生開講座或與座談、討論,同時讓學生搜集現實中發生的環境法案例,并運用所學知識嘗試分析和解決,鍛煉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含課內實驗)
第一章 緒論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了解環境科學基本問題,為學習和研究環境法學奠定基礎。正確認識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規律,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分類,進一步認識我國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引導學生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不同學科意義上環境概念的區別和聯系、環境問題的成因與解決、人類不同的環境觀和環境保護的產生與解決。難點是如何理解環境、自然資源與生態的關系。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1、不同學科意義上環境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2、環境問題的成因與解決;
3、人類不同的環境觀;
4、環境保護的產生與解決。
第二章 環境法概述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環境法的概念和特點,了解環境法產生和發展過程;理解環境法的目的、作用和應用范圍;理解并掌握環境法律關系的三要素。使學生掌握環境法體系、掌握環境法基本原則的含義;了解環境法基本原則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環境法的概念、特點;環境法律關系;環境法的體系和環境法律原則。難點是環境權的法律問題。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環境法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環境法的目的和價值
第三節 環境法律關系
第四節 環境法的體系
第五節 環境法的基本原則(協調發展、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環境責任、公眾參與原則
第三章 環境法的主要制度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理解主要環境法律制度的概念,了解其產生和發展過程;掌握環境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應用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環境標準和行政許可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應用范圍。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三同時”制度
第二節 行政許可制度
第三節 環境標準與限期治理制度
第四節 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制度
第五節 排污收費制度
第六節 環境事故報告制度
第四章 環境法治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理解主要環境法律制度的概念,了解其產生和發展過程;掌握環境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應用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環境立法的機關和立法權限的劃分;了解我國環境行政管理機構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掌握我國環境行政管理體制、行政程序、執法特點、方式。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環境司法的特征、原則;掌握環境民事、行政、刑事司法的相關法律問題;了解我國環境教育形成和發展過程、環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環境立法
第二節 環境行政
第三節 環境司法
第四節 環境教育
第五章 環境侵權與環境民事責任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環境侵權與民事責任是環境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最強有力的手段。完善環境法律責任制度是環境法有效實施、遏制環境問題深化的重要保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本章教學,環境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構成要件、免責事由、承擔方式、救濟途徑。教學難點是環境共同侵權的認定及責任分擔。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環境侵權
第二節 環境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第三節 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和免責事由
第四節 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
第五節 環境侵權的救濟途徑
第六章 環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七章 大氣污染防治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類型、我國目前的環境污染狀況,掌握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防止環境污染的主要制度;大氣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總量控制與濃度控制的區別和聯系。
[授 課 方 法] 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六章 環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七章 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一節 大氣污染防治法概述
第二節 防治大氣污染的主要法律規定
第八章 水環境污染防治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堂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目前關于水環境污染狀況,掌握我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水污染的法律責任
[授 課 方 法]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水環境污染問題
第二節 防治水污染立法概述
第三節 我國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法律規定
第十章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第十一章 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防治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堂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目前關于噪聲、固體廢物和放射性的環境污染狀況,掌握我國噪聲、固體廢物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規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
[授 課 方 法]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十章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第一節 環境噪聲污染問題
第二節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立法概述
第三節 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規定
第十一章 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防治法
第一節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
第二節 放射性物質污染防治法
第十二章 自然資源保護法 第十三章 生物資源保護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自然資源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土地、水、森林、和草自然資源保護基本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應用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 自然資源保護的主要法律制度;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主要法律規定;森林保護的主要法律規定。
[授 課 方 法]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十二章 自然資源保護法
第十三章 生物資源保護法
第二節 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
第四節 森林資源保護法
第十四章 非生物資源保護法 第十五章 特定區域環境保護法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自然資源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和掌握土地、礦產資源、特定區域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內容和應用范圍。
[教學重點與難點] 非自然資源保護的主要法律制度;土地、礦產資源、特定區域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
[授 課 方 法]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十四章 非生物資源保護法
第一節 土地資源保護法
第二節 礦產資源保護法
第十五章 特定區域環境保護法
第十七章 國際環境法的概述 建議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國際環境法的主概念和淵源,并掌握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了解國際環境法實施的方式和國際環境糾紛的解決途徑。
[教學重點與難點] 國際環境法的淵源;國際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授 課 方 法]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以講授為主,通過設疑、提問、案例等形式開展啟發式理論教學。
[授 課 內 容]
第十七章 國際環境法的概述
第一節 國際環境法的概念
第二節 國際環境法的一般原則
第三節 國際環境法的實施
第四節 國際環境責任和爭端的解決
撰稿人:李玉玲 審核人: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