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言學概論》教學大綱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課程編碼:08A11550 學分:2.0 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計劃學時:32 其中講課:32 實驗或實踐:0 上機:0
適用專業:英語
推薦教材:胡壯麟主編,《語言學教程》(第四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書目:
1. Davenport, M., &Hhannahs,S.J.Introducing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EdwardArnold, 1998..
2. Radford, A.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 Saeed, J.Semantics.Blackwell, 1997.
4. 戴煒棟、何兆熊、華鈞,《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修訂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5. 郭聿楷、何英玉,《語義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 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是通過學習語言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提高學生分析語言的理論水平,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以及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學習本大綱規定的內容,能夠掌握語言的本質特征及功能,系統了解普通語言學的各分支的知識,即語音、形態、句法、語義和語用的基本理論和語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力求貫通,從而學會運用理論解釋語言現象。
課程的基本要求
1. 要求學生了解語言的本質特征及其功能、語言學中的重要區別,并初步了解宏觀語言學的主要分支。
2. 要求學生系統了解語言學的主要分支,即語音學、音位學、詞匯學、句法學、語義學以及語用學的基本內容及研究方法。
3. 要求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學基本理論分析實際語言問題。
4. 要求學生了解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各章節授課內容、教學方法及學時分配建議
第一章: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建議學時:4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語言的結構特征,掌握語言的不同功能,區分語言學中的基本概念。
[教學重點與難點]語言的設計特征、語言的不同功能、語言學的主要分支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下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y Study Language?
第二節 What is language?
第三節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第四節 Origin of Language
第五節 Functions of Language
第六節 What is Linguistics?
第七節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第八節 Macrolinguistics
第九節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第二章:Speech Sounds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語音的生成過程,掌握輔音和元音的定義及分類,了解音位、音位變體,理解音系過程、音系規則、區別特征,了解超音段的含義。同時,要求了解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發音的具體差異。
[教學重點與難點]輔音和元音的定義及分類、音位變體、音系過程、區別特征的含義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口頭展示、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課下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第二節 Consonants and Vowels
第三節 From Phonetics to Phonology
第四節 Phonological Processes, Phonological Rul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第五節 Suprasegmentals
第三章: From Morpheme to Phrase 建議學時:6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詞素和詞的含義及分類,掌握詞的形成及變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詞素的的分類、詞匯的形成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口頭展示、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課下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What Is Morpheme?
第二節 What is Word?
第三節 Word Formation (1)
第四節 Word Formation (2)
第五節 Word Group and Phrase
第四章:From Word to Text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語法構建及其成分,掌握句法關系、句法功能,理解范疇的含義及表現形式,區別詞組、小句和句子,了解遞歸性及銜接。
[教學重點與難點]句法關系、句法功能、范疇的含義及表現形式、遞歸性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口頭展示、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課下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Syntactic Relations
第二節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and Its Constituents
第三節 Syntactic Function
第四節 Category
第五節 Phrase, Clause and Sentence
第六節 Recursiveness
第七節 Beyond the Sentence
第五章:Meaning 建議學時:8
[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意義的含義,了解所指理論,明確意義關系、成分分析以及句子意義,從而了解形式語義學和邏輯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意義的含義、意義關系、成分分析、句子意義
[授 課 方 法]課堂講授、口頭展示、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課下自學
[授 課 內 容]
第一節 Meaning of “Meaning”
第二節 The Referential Theory
第三節 Sense Relations
第四節 Componential Analysis
第五節 Sentence Meaning
撰稿人:仇偉、戴理敏 審核人:宋慶偉